会议触摸VS投影:补足短板,零售会议显示的竞争核心
返回列表发布日期:2018-08-22 12:01 | 加入收藏关注:-
在智能会议触摸和零售商务投影各自优势均“非常明显”的前提下,二者的产业层面的竞争必然更多围绕补足短板进行。这也将是2018年该细分市场的最主要发展趋势。
对于智能会议触摸而言,其发展史就是一部“补足短板”的历史:即尺寸不断大型化,价格不断下降。以单一尺寸销量最大的55英寸而言,过去3年产品均价下滑超过50%;市场供给规模更是从全球1000万台,上涨到了近5000万台。在触摸显示产品上“规模、价格、大型化”的三维度迭代前进一直是基本规律。
目前,液晶显示产业界主要投资的大尺寸新产能是8.6代线和10.5/11代线。前者的核心供给尺寸是58/65英寸液晶单元;后者则主要面向65/75英寸供给单元。这些新产能的建设,决定了未来3-5年内,会议触摸的供给会从55英寸占比最大,全面过渡到60+以上尺寸,65-75英寸占据主导的市场结构。同时,部分高端客户会倾向于采购80+以上尺寸的会议触摸。
在大尺寸化的同时,会议触摸一体机价格亦会下降。单纯以显示单元看,65英寸产品有望进入3000+的价格区间;75英寸单元也会进入5000+的价格空间。虽然这与投影机比较,依然是“高价格小画面”,却较目前的主流价位“下降颇多”。这必然能进一步推动会议触摸的普及。
对于投影产品而言,产品创新亦在快速发展。这包括更高的亮度。比如3500-4000流明产品,正在成为会议零售的主流选择之一。也包括更好的光源,HLD、LED、激光等,这为挑剔的用户提供了良好的选择——虽然对于多数零售型会议室市场,这些固态光源的长寿命并非必要。
但是,真正改变投影在零售会议市场竞争力的变化,将出现在更好的屏幕和智能化上。从屏幕角度看,应用抗光幕成为共识和趋势。在电子白板和传统荧幕上应用抗光技术,完全可以实现很好的光照下显示效果与交互功能的良好统一,显著改善传统投影应用“最好关灯”的劣势;此外,投影厂商也已经意识到教育、商用、家用三条线进入“智能时代”的必然性。一体化、多功能的智能投影产品设计,或者智能电子白板设计,可以让投影在会议市场亦成为ALL IN ONE的多面手,具有类似智能手机一样的“良好体验”。
更为重要的是,投影机产品采用抗光屏幕技术和智能技术,都不需要“全新研发”。这两个改变更像是已有的货架技术的重新市场化配置。且,二者的成本提升是可控的,不会因为体验的改善而出现“成本竞争优势”的损失。
整体上,业内认为在产品上的不断创新,智能会议触摸的大型化、投影产品的智能化;智能会议触摸的价格下降、投影产品的抗光化,会是短期内行业“最在意”的技术变革趋势。也是决定二者市场分布格局和走向的“主要变量”。
这些技术上的升级,整体表现出“会议触摸”与“投影显示”的体验“向同一标准努力”的趋势。即明亮的画质效果、多功能合一的智能体验、大尺寸交互技术,以及更低的成本是“零售会议显示”的主要需求。任何门类的显示技术要在这个市场立住脚跟,都必须日益更好的满足这个需求。
进入2018年以来,无论是投影品牌还是会议触摸品牌,都在加强产品体验的升级,以应对这一零售性会议显示应用市场可能迎来的“技术路线”之争。市场颇有大战前夕的紧张气氛。行业同仁亦对2018年整个零售性会议显示市场的成长一致看好。